王海滨谈工业4.0

日期:2015-10-29  点击:399

  导读:“工业4.0”概念在欧洲乃至全球工业业务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同。西门子作为德国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以及全球工业业务领域的创新先驱,也是“工业4.0”概念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在中国,王海滨对工业4.0很有发言权。作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一直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归结为效率、灵活性和创新速度三个关键要素,而提升这三者也是工业4.0的最大作用所在”。

 

  “工业4.0”最早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而在中国,生产线的更新换代是制造类企业生命周期的一部分,特别是2012年以后,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低迷周期,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成为自上而下关注的重点。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工业4.0的热潮开始兴起,直到今天,这个概念已经变得无比复杂,大多数企业都愿意描绘一幅“已经走在工业4.0大路上”的宏伟蓝图。王海滨对这样的“热炒”不无担忧。“不是天天喊着工业4.0就能实现。”

 

   在工业4.0的概念流行起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找到参与到这场工业革命中来的快捷途径,相对于外界对工业4.0的复杂解释,王海滨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理解,核心关键词就是“效率”。“在西门子,当我们提到工业4.0的时候,我们会更强调效率,”他告诉来访者,“实质上就是,企业在已经达到的自动化水平、智能化和现有的生产水平生产方式上,再上一个台阶”。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讲,现在更多的要关注处于什么生产水平、次品率是多少,“某些企业在最基本的工艺和材料方面还有所欠缺,不能单纯依靠自动化解决,制造业的生产和创新活动需要各个门类相互配合。”王海滨提醒道,中国制造类企业在对比同行或者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时,“需要抬头看天,也需要低头拉车”。

 

  更深层次上,数字化的生产将为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提供支撑。未来工业转型升级为服务业的时候,更多的要达到前瞻性的判断。包括设备运行、健康状况、相关隐患等信息,如果能提前形成预判,就可以挣得技术升级的时间窗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